在4月8日至11日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上,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再次聚焦于人工智能(AI)这一重要技术的创新应用。此次展会汇聚了近5000个品牌和数万款产品,展现了医疗设备行业对于AI技术的高度重视与应用潜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搭载AI技术已经成为医疗设备的标配,成为展会上各家企业争相展示的亮点。在这一趋势面前,特别是全球医疗影像设备三巨头在展会中的领衔展示,标志着AI在医疗领域的逐步深入与迅速推进。
在展会上,西门子医疗的人气商品“智核工场(AIFactory)”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西门子医疗自1990年便开始在影像设备中应用AI技术,至今已积累超过20亿高质量医疗数据,拥有350位算法专家。这些技术背景让西门子医疗在AI赋能全产品线上实现了从X光机到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的全面覆盖,其创新产品已覆盖疾病诊疗的整个周期,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与量。
而GE医疗的展品同样令人瞩目。展会中,其几乎100%展出产品均融合了数字化和AI技术,尤其是Apex量子平台系列CT设备。GE医疗通过引入“源启”智能工作站,运用全AI智汇工作流简化了后处理及报告生成的流程,极大提升了诊断效率和图像质量。例如,开云平台注册主动脉CTA影像从数据采集到报告生成的过程,传统设备需要15分钟,而AI技术的运用让这一过程缩短至仅需1分钟。同时,AI技术可以更精准地识别病变,有助于应对急性病例。
飞利浦也不甘示弱,凭借创新的ElitionAl+全域智能磁共振系统搭载的SmartSpeed第四代AI加速技术,其扫描速度提升至3倍,进一步展现了AI对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变革性影响。此外,中国本土医疗影像设备的创新也不容小觑,联影的uCTSiriuX双宽体CT及其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展现了国内在AI医疗设备领域的技术进步。
医疗器械展区现场,海尔集团的盈康一生展示了多项AI应用方案,如数字乳腺机,这款设备被誉为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尖兵”,其病灶检出率与预测准确率均超93%。此外,开立医疗的新一代智慧内镜平台iEndo,在图像处理与AI运算效率上的突破性提升,让早期癌症筛查与复杂病变的诊断变得更为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的应用绝不仅限于医疗设备的硬件创新,如何深入融入实际的医疗应用场景,挖掘出更多潜力,成为医疗设备厂商思考的方向。以联影发布的“元智”医疗大模型为例,这一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等多场景的智能体,表明医疗设备行业对生态协同及场景落地的重视,未来大模型的研发将重塑医疗产品的应用模式,催生出能持续学习进步的智能体。
在CMEF期间,西门子医疗与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和中国电信共同启动了基于生成式AI的影像质控共创项目,目标是通过智能体提升影像技术的标准化水平。这一合作将降低医疗机构在影像质控体系建立中的难度,推动医学影像的均质化发展,最终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支持。
企业的生态协同和共创精神不仅限于硬件,更体现在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和AI的场景应用。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提到,AI医疗的发展要源于中国的数据与合适的本土化应用,这种匹配能够提升AI在医疗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未来,AI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而将成为提升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从医疗影像的采集、处理,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AI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医疗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总之,在2025年的医疗行业中,AI技术以其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重新定义每一个医疗环节。随着展会的结束,期待看到更多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应用,为全球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注入新的动力与生机。未来的医疗设备将借助AI的力量,真正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