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药监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预计2025年将突破1.3万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医用高值耗材占比最高,达38.6%;医疗设备占比32.4%;体外诊断产品占比21.5%;其他产品占比7.5%。
从区域分布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集中了全国72%的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广东省以1850亿元的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和上海市分别以1620亿元和1480亿元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增速显著,2024年同比增长达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智能化与数字化加速渗透 2024年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85.45亿元,同比增长213.6%。其中,AI辅助诊断类产品占比47.7%,治疗类产品占比18.1%。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60%的三甲医院采用AI辅助诊断系统。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2024年国产医疗器械在三级医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2%,较2020年提升12.5个百分点。在心血管支架、骨科植入物等领域,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爆发 2024年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增长率达25.8%。血糖仪、血压计、呼吸机等产品需求旺盛,其中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销量同比增长320%。
产业链整合加速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交易金额达580亿元,同比增长28.6%。开云平台注册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产品线,中小企业则通过被并购获得发展资金和技术支持。
智能化与数字化加速渗透 2024年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85.45亿元,同比增长213.6%。其中,AI辅助诊断类产品占比47.7%,治疗类产品占比18.1%。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60%的三甲医院采用AI辅助诊断系统。
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2024年国产医疗器械在三级医院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2%,较2020年提升12.5个百分点。在心血管支架、骨科植入物等领域,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爆发 2024年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增长率达25.8%。血糖仪、血压计、呼吸机等产品需求旺盛,其中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销量同比增长320%。
产业链整合加速 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交易金额达580亿元,同比增长28.6%。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产品线,中小企业则通过被并购获得发展资金和技术支持。
监管政策持续完善 2024年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重点强化了以下方面:
监管政策持续完善 2024年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重点强化了以下方面: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优化,2024年共有5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同比增长57.1%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优化,2024年共有5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同比增长57.1%
集采政策常态化 2024年完成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达78.6%。预计2025年将开展骨科创伤类、口腔种植体等新品类的集采工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化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达5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对一带一路沿线%,东盟成为最大出口市场。
集采政策常态化 2024年完成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达78.6%。预计2025年将开展骨科创伤类、口腔种植体等新品类的集采工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化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达5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对一带一路沿线%,东盟成为最大出口市场。
市场规模预测 :预计到202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12%。其中,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将达3000亿元。
市场规模预测 :预计到202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12%。其中,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将达3000亿元。
市场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26年,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5%。创新型企业将在细分领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合关系将更加复杂。
市场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26年,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5%。创新型企业将在细分领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合关系将更加复杂。
本报告数据来源:国家药监局、工信部、海关总署、艾昆纬(IQVIA)、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等权威机构。数商云研究院将持续跟踪行业动态,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市场洞察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